原标题:马上评丨“社区万能章”瘦身,为基层减负撑腰
近日,民政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出台意见,部署开展“社区万能章”治理专项行动,明确了《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清单(第一批)》,亲属关系证明、居民身份信息证明、居民养犬证明、健在证明等20项证明社区不再开具。
意见还提出,将用3年左右时间,逐步建立起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工作的规范化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改变“社区万能章”、“社区成为证明大本营”等现象。
六部委专门就改进和规范社区、村委会开具证明工作联合“出手”,颇具现实针对性:揆诸现实,身处最基层的社区、村委会的证明负担,依然有不小的压缩空间。
此前有人大代表调研就发现,有些社区需要开具证明的事项一度多达110多项;另有媒体报道,有居委会社区挂163块牌匾,光制作费就花3万多元。
社区、村委会承担起大量与自身角色和法律相冲突的证明工作,既增加了组织运行负担,也为许多早就该被简化、而不只是下放的证明事项提供了“残喘”的机会。
因此,改进和规范社区的开具证明工作,不仅是为社区减负,说到底是要进一步减少民众办事麻烦,真正让民众“少跑腿”得到落实。如此前,一些市民往居委会“跑断腿”也办不了一张无犯罪证明的事件就经常见诸报端。
具体来看,就是要依据法律规定,让原本由正常职能部门承担的证明事项回归原位,或通过“让信息多跑”,不再设置社区证明、盖章这个环节,避免民众多头跑腿;而一些本就不该继续存在的证明事项,该取消的就要取消。
所以,意见公布首批20项社区不再出具的证明事项清单,并不是终点。从长远看,更是指向对“社区万能章”现象的彻底扭转。
而要实现该目标,首先还是得从源头继续压缩那些非必要的证明事项,为基层减负提供“源头活水”。特别是某些本该取消却只是“下放”到了社区的证明,就该得到重点清理。
其次,则要以更大力度规范和厘清各部门与单位的职责,遏制向基层组织搞职能“摊派”的任性行为。
要知道,基层自治组织处于社会管理末梢,之所以承担大量不相干的证明工作,成为“证明大本营”,有个重要因素就是自身的“级别”低,往往成了各级部门不愿承担、嫌麻烦的证明事项的最大“接收者”。此前有人大代表就表示,“几乎所有的部门、单位、组织都可以要求居委会开具证明,有的仅以部门内部的一纸文书为依据,有的部门仅仅是为了方便自己”。
鉴于此,为基层自治组织减负,还得充分保障它们的“自治”性,确保它们有对不合理的“责任下沉”、超纲的基层事务有说不的权利。
总之,拿“社区万能章”乱象开刀,为社区减负是为了纠偏,也旨在厘清和清理那些错位、越位的职能,最终指向的是更高质量的便民服务–该办的证明能够一次办理,不该办的证明也不推给社区。